根据《礼记训纂》,“蝼蝈,蛙也。”立夏之后,“听取蛙声一片”,著名的“天气预报员”开始亮相、发声了。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认为蝼蝈是“生穴土中”的蝼蛄(lóu gū)。其实甭管特指哪个,立夏之后,各路“歌唱家”都开始纷纷登场了。
中华典籍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事之道,篇目里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这些宝贵的文化密码不断告诉着每一个中国人我们从何而生、为何而来,又该去向何方。
他主张“读书须切磋相起”。他在《颜氏家训·勉学》中谈道:“《礼》(即《礼记》)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 ...
《礼记·曲礼上》云:“人生十年曰幼,学。” 十岁,人生第一块里程碑; 十岁,人生又一个崭新的起点; 十岁,成童立志,少年之梦由此启航。 4月30日一早,济南新航实验外国语学校热闹 ...
《礼记》中有这样一句箴言:“水深而流缓,人贵而语迟。”这句古训不仅揭示了自然界的深刻哲理,也映射出人类社会行为的一种境界。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社交媒体成为了人们展示自我、交流思想的重要平台。然而,人们在朋友圈里的发言和分享,往往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内涵 ...
□ 郝铁川 (河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礼记·文王世子》记载了君主对于其族人犯罪可以三次赦免(宽宥)的制度:“公族其有死罪,则磬于甸人。其刑罪,则纤剸,亦告于甸人。公族无宫刑。狱成,有司谳于公。其死罪,则曰‘某之罪在大辟’;其刑罪,则曰‘某之罪在小辟’。公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公又曰:‘宥之。’有司又曰:‘在辟。’及三宥,不对,走出,致刑于于甸人。公又使人追之曰:‘虽然,必赦之。’ ...
节假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先秦以来,与农作、休闲、天时变化、宗教信仰及政府管理等需求相关,一年四季按照岁时节令分派的节假日已逐渐形成,具有多重表现形态,最终成为整个社会约定俗成的共同活动。古代节假日的发生、发展与变化,与整个社会的生活习惯、经济变化、思想信仰密切相关,有其特定的仪式和象征,并随时代的不同有所变更。
在天文学意义上,立夏这个时节的到来,就标志着春天的结束,时令开始走进夏天,万物已经进入生长繁盛的重要节点。立夏以后,正式进入雨季,降雨增多且强度增大,系冷暖空气对峙以及近地面暖湿气流上升产生的对流天气等因素所致。农谚就有“立夏东风雨涟涟”“立夏不下雨 ...
已至,谨祝夏安。 夏天是属于耕耘的,生机勃发、万物并茂,此时不劳作,更待何时呢? 夏天也是属于回忆的,炎炎夏日,有晚风和蝉鸣,有沁凉的西瓜,有海边的裙摆,有汽水、雪糕和小龙虾,你所期待的夏天里还有什么? 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吧—— ...
民间流传着一句俗语“人穿三衣,日子不顺”,这个话看似有些夸张,但是如果细究起来,它是存在一定道理的,衣,这里指的是衣服,那么什么样的衣服要尽量少穿,如果穿的话,对自己有大影响。
在陕西咸阳也有一个凤凰台,而且有一段感人的传说。据《列仙传拾遗》记载,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宝贝女儿叫“弄玉”,极爱吹笙,秦穆公还专门为她建了一座“露天音乐厅”——凤凰台,让她对着无垠的星空表演。这一天,长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又吹奏起“凤凰鸣”的曲子来。乐声回荡夜空,如天上仙乐。忽然,她听到一阵袅袅的洞箫声,似乎从东方天际飘忽而下,分明和自己的曲子相和相鸣。过了一会,只见东南方天门大开,倾泻楼台,五 ...
立夏日的传统是要“见三新”。这“三新”则是泛指新鲜的食物。初夏天气,气候还容易忽凉忽热,在这个时候,人们对厚重腥腻的荤食容易生出倦意,开始想吃轻盈清凉的素食。三新多为新鲜蔬果,又根据各地的饮食习惯,各有不同。总之,是在立夏的时候,在时令新鲜的食物上下 ...